学习参考

李夏音:一针一线“绣”初心

来源:转载      作者: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9-06-17 21:25       点击数:

<p>  李夏音正在刺绣。</p>

  李夏音正在刺绣。

  不久前,巧儿刺绣非遗传承人李夏音的新绣品问世了,这是一幅名为《廉》的作品,李夏音别出心裁地在党旗下配上一朵纯洁盛放的莲花,栩栩如生、寓意深远。

  作为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党员,李夏音带领妇女们学习绣、染、织,不仅让她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,也让刺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。

  2005年,李夏音所在的企业不景气,从基层岗位开始裁员。

  见此情形,刚入党的李夏音毅然决定辞职:“越是在企业困难时刻,党员越要发挥带头作用。我还有一技之长,能养活自己,把这个岗位留给其他人吧。”

  从7岁起,李夏音便跟随母亲学习刺绣、缝纫技术,后来因求学中断。

  辞职后,李夏音决定重新拾起母亲传授的技艺,接手母亲和妹妹经营了30年的李记裁缝店,并改名“巧儿刺绣坊”。

  满怀欣喜的李夏音接连刺绣了百余件作品,谁料销量甚少。

  她在市场调研后发现,尽管自己的刺绣大气、地域色彩浓厚,但都粗枝大叶,缺少精细感。

  李夏音决定到苏州“偷师学艺”,在当地最著名的绣品街住了两个星期,一边看姚建萍、朱寿珍等大师刺绣,一边偷偷将针法熟记于心。

  满载而归后,李夏音将家传针法和苏绣、刺绣针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。不论是栩栩如生的图案,还是细腻雅致的手法,李夏音的绣品得到区内外顾客的青睐,很快打开市场,供不应求。

  “以前花瓣只会用一两种颜色,现在一片花瓣用五六种颜色,当表现层次与颜色渐变的时候,还要注意针法的灵活运用和丝理方向。虽然耗时更长,但绣品更精美了!”李夏音说。

  创业的同时,李夏音不仅带出了一批心灵手巧的绣娘,还带领吴忠市利通区财满街商圈党支部的党员,开展公益培训,为下岗、失业妇女以及残疾妇女传授刺绣技艺,带动群众发家致富。

  家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黄沙窝村的张淑怀患有侏儒症,与母亲相依为命。2015年,李夏音在慰问中得知张淑怀家庭困难,便萌生了带张淑怀学手艺的念头。

  “李老师隔三差五地上门来教,我要是学不会就对不住她的艰辛付出。”张淑怀撇下所有家务活,一门心思地学习。一个月后,她学会了刺绣的基本方法,并到李夏音的工作室上班,每月工资1200元,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。

  “刺绣不应该在我们手里断了香火,一定要坚持下去。”李夏音说,手工刺绣的发展潜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装饰或是收藏,可以通过刺绣传承人和优秀设计师的共同努力,使其与现代科学技术和其他传统工艺结合,实现跨界创新,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。

  为此,李夏音相继研发出挂件、书衣等手工艺品,涉及“中国梦”“美丽乡村”等多个主题。

  去年,李夏音又招聘了6名从北京服装学院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。“我将传统刺绣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,而他们将新潮的设计理念融入刺绣当中,这样的融合势必会擦出火花。”李夏音说,只有传承与创新,才能让刺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得更远。(记者 姜璐 文/图)